
即时通讯,开启仲裁办案交互4.0体验
事物在变革中发展,变革是趋势。人类从手工时代到蒸汽时代再到电气时代、信息时代,历经了3次工业革命。仲裁机构的办案模式也是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,迄今可总结为经历了4个阶段:
完全不借助计算机技术、纯纸质、纯手工的办案模式,可称之为1.0时代;
开始借助计算机技术,将案件管理系统作为工具的办案模式,可称之为2.0时代;
注重线上、线下办案交互,以及当事人、仲裁员的在线办案,即网络仲裁系统,并通过小程序实现移动办案,提升办案效率、办案质量,可称之为3.0时代;
以实时协同、移动办案为主导的即时交互办案模式,可称之为正在开启的4.0时代。
为什么仲裁机构需要即时通讯
如果说网络仲裁系统,将仲裁秘书(以下简称为秘书)从繁杂的文书制作、送达、进度管理中解放出来,那么即时通讯又能为秘书、仲裁机构带来什么?
在回答此问题之前,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秘书的日常工作构成。秘书主要负责推动仲裁程序进展,包括程序性文书、笔录制作,送达,协调仲裁庭、当事人时间等。也即,秘书的工作量主要集中在文书、沟通方面。网络仲裁系统可实现文书自动生成、电子送达,有效解放了秘书的双手。但是,秘书在办案过程中需要付出的沟通成本,并未显著降低。目前的办案方式,无论是手工抑或是电脑端、小程序办案,都未改变“延时互动”本质。从立案到组庭、开庭、合议、结案,期间有太多的沟通与等待。在等待与反馈中消耗的不仅仅是秘书的时间成本,更有精力成本。
而随着数字经济、5G等的兴起及市场主体对仲裁的日渐青睐,“案多人少”问题将在仲裁机构中突显,仲裁机构的办案效率需要进一步提升,办案时间需要大幅压缩。基于此,我们结合仲裁机构的反馈,重磅推出仲达即时通讯,直击办案沟通成本高的痛点,助力秘书减轻沟通成本,提升办案效率,进而推进仲裁机构公信力建设。
仲达即时通讯与其他即时通讯工具的区别
即时通讯(Instant messaging,简称IM)是一个终端服务,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路即时的传递文字、文件、语音与视频等交流。
既然是解决沟通的即时性问题,也许您会好奇,创建微信群不是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吗?并非如此。
即时沟通的结果,如果不能与案件高度集成,则沟通的效果就打了折扣。因为秘书还需要将沟通情况手动录入案件,无形中增加了办案时间成本。
仲达即时通讯区别于一般即时通讯工具:其与案件系统高度集成,使得秘书在与仲裁庭沟通的过程,也是在线办案的过程。庭前会议、庭后合议、裁决文书审阅等待办事项将随着在案件群的沟通而逐渐完成,进而有效提升办案效率,也为仲裁机构日后开展统计、考评等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。
也正是与案件系统的这种天然依托,使得仲裁庭办案更便捷:在沟通过程中,仲裁庭、秘书可以随时调阅案件材料,回顾案情,方便作出判断和决策。
仲达即时通讯,支持在案件组成仲裁庭后自动创建群聊,群成员限定为仲裁员和秘书,确保仲裁的保密性;在结案后,亦支持自动解散群聊,减少对秘书办案干扰。秘书可同时维护多个案件群聊、同步跟进多个案件的办理进度,办案效率将大幅提高。
此外,仲达即时通讯结合仲裁机构的管理需要,亦支持创建普通群,可以邀请仲裁员、其他员工加入,方便仲裁机构对仲裁员的培训、学习等管理,为二者实时沟通搭建平台。
仲达即时通讯概览
相信您已很期待一睹“芳容”了,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揭开仲达即时通讯的神秘面纱。
仲裁机构员工、仲裁员登录系统,即可进入即时通讯聊天界面。
仲达即时通讯,将通过改变秘书、仲裁员的办案交互模式,有效提升秘书办案效率,节约其办案沟通和时间成本,进而提高仲裁机构的办案效率,提升仲裁机构的公信力和核心竞争力。
以即时通讯为主导的仲裁办案交互4.0时代,让我们共同期待!